Q1: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加輔食呢?
答:因人而異。
大的原則是建議寶寶滿6個月後添加。
但如果寶寶在4-6月時,出現對人吃東西的行為產生興趣,有目的地將手或玩具放入口中,伸舌反射消失,當小勺觸及嘴巴會張嘴、吸吮等現象,也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,靈活決定添加輔食的時間。
Q2:初期添加輔食,都要吃哪些種類的食物?
答:剛添加輔食時,一定要關注輔食的營養素和能量密度。如建議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強化鐵的嬰兒營養米粉,就是因為寶寶6月齡之後,體內鐵儲備開始下降,且母乳中鐵元素含量較少,此時要注意讓寶寶攝入富含鐵的食物。
從食物種類來說,家長可以參考居民膳食寶塔圖。穀類食物(糧食)是基礎,其次是保證脂肪、蛋白質等主要營養素的攝入。
挑選具體食物時,優選媽媽常吃的食物,跟隨所在生活環境和家庭生活習慣,不用刻意追求「新奇」食物。
Q3:一次輔食吃多少比較好?
答:要看寶寶的適應情況。如果是買的成品輔食,要按照推薦的使用量,給寶寶吃足夠的量。如果是家長自己準備的輔食,每次準備的輔食量,在寶寶吃飽後,能剩下一些,準備的量就是比較合適的。
如果寶寶添加輔食後,一段時間內不長體重或身高了,可能因為輔食的營養不夠全面,這時家長可以嘗試調整輔食的結構,增加輔食的能量密度,如增加脂肪(油、肉類)、蛋白質類食物在輔食中的比例。
Q4:一歲之內的寶寶,輔食為什麼不需要額外加鹽?
答: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,一歲之內的寶寶平時吃的母乳或其他食物中,都有鈉。這些鈉足夠滿足一歲之內的寶寶生長需要,所以不用額外加鹽。
擔心輔食不加鹽沒味道,往往是家長的主觀判斷,一歲孩子的味蕾還沒發育完善,對味道沒那麼敏感。但鹽也不是「壞東西」,不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去迴避,隨著寶寶慢慢長大,對鈉的需求也會逐漸提高,所以一歲以後,就可以視情況適當給寶寶加鹽了。
Q5:添加輔食後,需要額外補充哪些營養素?
答:必須額外補充的只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,其他營養素視寶寶的需求而定。一般正常喂養的寶寶,很多營養素都能從食物中獲得,不需要額外補充。
維D:天然食物中維D含量很少,而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又不能保證每日足夠的日照時間。所以,建議從寶寶出生後幾天,出院回家後,就開始每日補充400IU的維生素D製劑;一歲以上,每日補充600IU的維生素D製劑。
成年人也建議要每日補充600-800IU的維生素D製劑,所以不存在「寶寶維D吃多久能停」的問題,可以一直吃下去。
鈣:不管是母乳喂養,還是配方粉喂養,只要寶寶喝的奶量足夠,也不需要額外補鈣。添加輔食後,只要飲食均衡,一般不會出現鈣攝入不足。
DHA和維生素A:不是必須額外補充的。母乳、配方粉或一般食物中都含有,寶寶正常進食的情況下,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。
Q6:什麼時候能鍛鍊寶寶自主進食?
答:家長可以先儘量早一些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的意識。如發揮榜樣作用,在孩子面前做出誇張的吃飯動作,大口吃飯等;要忍得住「髒亂」,當寶寶自己想要抓握食物,或者對餐具感興趣時,家長可以適當讓寶寶自己「動手」,不過多干預,這對鍛鍊寶寶自己吃飯的能力,很有幫助。
更多爸媽育兒、生產前後相關知識,請多多關注粉絲團「爸媽大補帖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