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級管理,一直是困擾著很多幼師的問題,幼師每天的工作是組織孩子的一日生活,而要順利開展這一工作,就離不開班級管理。
入園環節
用互動喚醒每一天
孩子入園,幫助孩子建立愉快的入園情緒很重要。你可以:
1)看著孩子的眼睛和他們問好。
2)來一些身體上的互動,一個擁抱或輕拍肩膀。
3)多個孩子一起進教室時,安排他們進行一些容易整理的活動,並利用這段時間和每個孩子進行簡單的互動。
從容應對混亂狀況
入園環節往往比較混亂,別怕,這些好方法你可以參考:
1)幼兒優先原則,因為成人可以等待。
2)在教室門口放塊留言板,家長和其他老師可以留言給你。
3)安排一個孩子不需要幫助就可以參與的活動。
製作教師任務清單
為了讓入園準備更井井有條,可以製作一份教師任務清單,給每個老師分配不同的任務。記得將任務清單塑封起來,方便保存也能直接拿給帶班老師或實習生使用。比如下面這樣:
教師1:
調好美工區的顏料
開窗通風
更新家園聯繫欄
......
教師2:
擦桌子
準備好早餐和牛奶
擺放區角材料
......
區角活動
在教室裡來回巡視
孩子們玩區角,老師要記住下面這些事:
1)不要控制孩子的遊戲,也不要告訴他們要做什麼。
2)向孩子提問,鼓勵他們探究。
3)給孩子們添加一些材料,擴展遊戲內容。
4)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和衝突。
巧妙化解吵鬧
一開始玩區角,教室裡瞬間變得無比吵鬧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你可以這麼做:
1)向孩子們示範正常的音量,並要求用這樣的音量遊戲。
2)提供充足的材料、適量提升活動的挑戰性、限制部分區角的人數。
3)及時鼓勵表現良好的孩子。
幫助只去一個區域的孩子
區角活動中,有些孩子每天都去同一個區域,對此你可以:
1)主動向他介紹新材料、新區域、新玩法。
2)提供其他區域更有挑戰性的活動。
3)暫時關閉這個區域。
幫助頻換更換區域的孩子
同樣,也有頻繁更換區域的孩子,你可以這麼做:
1)在對整體活動不影響的前提下,關閉一些活動區減少選擇。
2)鼓勵孩子在開始前做計劃並堅持完成。
3)增加活動的挑戰性。
集體教學
巧妙變換「陣型」
集體教學環節的管理,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師幼互動的水平,這些都需要長年經驗的沉澱。不過,有一個小方法所有老師都可以用哦,那就是「換陣型」:
1)馬蹄型: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老師的視野中,最為通用。
2)雙馬蹄:孩子人數多時,將馬蹄形變為兩行,但要交錯擺放座位。
3)作坊型:孩子們分散在各個桌子邊,需要完成作品時使用。
4)圓圈型:老師在中心,需要進行互動遊戲時使用。
分清個別要求與集體要求
集體教學活動常因為孩子一些搗蛋的行為而被迫停止,你要花費時間去糾正。但這時,要分清你提出的是個別要求還是集體要求:
1)如果是針對個別孩子的要求,則應該集體教學結束後私下說。
2)如果是針對全班孩子的要求,則要當場大聲指出。
3)區分個別與集體和當下的對象無關,例如一個孩子上課翹椅子,但你的目的是全班孩子都不要翹椅子,這也是集體要求。
進餐環節
為進餐環節做足準備
想要做好進餐環節的班級管理工作,不僅僅是吃飯那會兒的事,事前的準備也很重要:
1)了解班上孩子的過敏情況和食物偏好。
2)餐桌之間不要隔得太近。
3)避免出現坐等開飯或坐等同桌孩子吃完的情況。
4)讓孩子參與到餐前餐後的工作中。
5)帶孩子去廚房參觀,條件允許的話讓孩子參與烹飪。
幫助吃得邋遢的孩子
餐桌上,我們會遇到吃得邋遢的孩子,我們要:
1)先盛一半飯菜給他,等吃完再添加。
2)不要過於刻意關注這個問題,以免引起孩子自卑。
幫助挑食的孩子
同樣,我們也會遇到挑食的孩子,我們要:
1)將大份的食物分成幾小份,減少孩子的抵觸心理。
2)不要勉強孩子進食。
3)了解孩子在家的就餐情況,家園配合鼓勵孩子嘗試食物。
用信號控制音量
中國文化要求「食不言」,但對孩子來說這件事並不容易。下面幾個好方法可以幫你應對進餐環節的吵鬧:
1)關掉幾盞大燈,用調暗的燈光提醒孩子降低音量。
2)用固定的信號來提醒,如一段鈴聲或一種音樂。
3)把那些坐到一起容易大聲說話的孩子分開。
午睡環節
午睡時的小「心機」
午睡環節相對會輕鬆些,但入睡的那段時間仍需要老師高度關注。下面這些小技巧能幫你輕鬆不少哦:
1)在午睡房內設置一些低矮的隔斷,營造更多私密空間但不能遮住你的視野。
2)坐到愛吵鬧的幼兒身邊,輕輕地撫摸他。
3)允許孩子帶依戀物,但只能在午睡的時候拿出來。
4)用一段輕柔的音樂或一個情節簡單的故事送孩子入眠。
過渡環節
縮短過渡時間有妙招
即使是幾分鐘的等待,對孩子們來說也是很漫長的,過渡環節要盡量縮短。你可以嘗試這些小技巧:
1)過渡環節即將來臨時要明確指令,如:「遊戲結束之後去上廁所,然後坐在椅子上準備學本領。」
2)只要有一個孩子準備好了就開始活動,其他孩子會很快被吸引來。
3)要求孩子保持隨手清理的好習慣,避免因清理產生的過渡環節。
戶外運動不要排隊
諸多過渡環節中,室內活動向室外活動的過渡最讓老師頭疼,下面分享幾個好方法:
1)分批解散室內活動,讓孩子們互相幫助穿外套、拉拉鍊。
2)不要排隊,這只會讓孩子感到無聊、緊張,並開始推搡打鬧。可以由一名教師先帶準備好的孩子出去,另一名教師或保育員則帶動作慢的孩子出去。
把整理工作變成遊戲
整理工作也是過渡環節的重要部分,但這項工作對孩子來說往往有些無趣。當然,幼師有辦法把它變得有趣起來:
1)在所有收納盒上貼上材料的名稱和照片,為孩子提供尺寸合適的掃帚、拖把等工具,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。
2)把整理工作變成一種遊戲,如跟著音樂節奏來進行整理、扮演清潔機器人等。
3)及時鼓勵認真進行整理的幼兒。
更多小孩教育文章、影片...等相關資訊,請多多關注粉絲團「幼教大百科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