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和生命。「光的畫,影的歌」,有光才有影。只有光能呈現被攝物體的形態、體積、色彩、質感、空間位置等等。在攝影創作中,光線作為高級的造型手段,攝影者需要對光位進行理解掌握才行。
光位,指的是光的投射方位。即光的投射方向。主要有順光、側光、逆光三大類。
順光又稱正面光、平光。其照明方向與照相機的拍攝方向一致。特點是照明均勻、陰影少,影像明朗。但由於光照平均,易使畫面平淡,缺乏明暗層次。
例如:著名攝影家優素福·卡什的作品《英國首相丘吉爾》、《怒吼的獅子》,這幅肖像作品就是採用正面光拍攝的一幅聞名世界的肖像佳作。照片中光線從正面射來,照明均勻,沒有陰影,影像明朗。
側光因其造型力強,因而又被成為造型光。依據光線的投射方向,可分為前側光、側光和側逆光三種。
a.前側光
前側光位於照相機的左右兩側,與照相機的主光軸構成20°-45°、30°-80°。此時主體正面及部分側面受光,在照片上同時表現正面、側面和陰影三個區域。
畫面明暗變化豐富、正面影像豐滿細微,整個影像反差適中,色調明快,空間感、立體感、質感強烈。
b.側光
側光又稱全側光,光源與照相機主光軸構成90°。此時,景物正面無光,只有一個側面受光。畫面有明顯的亮面與陰影,整個畫面光感強烈,立體感鮮明。
c.側逆光
側逆光的光源在被攝體左側或側後方,與攝影鏡頭主光軸構成135°。此時,景物正面不受光,成為陰暗面,平均亮度較低,陰影部位明顯,反差較大。側逆光常用來渲染氣氛,勾勒線條,調節畫面。
逆光又稱背光,其光源正對照相機的鏡頭,被攝對象背對光源。被攝體沒有受光面,完全在陰影狀態。這時,如果在明亮背景襯托下,可以得到剪影輪廓。逆光雖然無法表現被攝體正面、側面細節,但卻可以清晰勾勒優美的輪廓線條。
例如:國家著名攝影家吳印鹹的作品《曉市》就是一幅逆光拍攝的佳作。
攝影創作者在進行拍攝前,要觀察畫面的光線,確定拍攝角度,利用光位塑造主體形象,通過光線融入感情,創作出達意的攝影作品。
關注粉絲團「瘋攝」,給你最棒的攝影知識